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于晨)2月22日,省生态环境厅厅管单位领导班子2024年度考核结果揭晓,十堰市生态环境局领导班子荣获优秀等次,该局党组书记、局长蓝劲松以《推动环境治理效能提升 守护碧水东流净水北送》为题在会上交流发言。
2024年,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始终把保水质摆在全局工作首要位置,深入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提质增效行动,用心用情用力守护碧水东流、净水北送。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6%,全域水质、空气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保水护水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受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肯定,荣获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十大创新案例。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共29次报道十堰,《国家记忆》连续3天播出十堰“清水北上”纪录片。
一、强化系统施策,推动一库之治向全域治理转变。梯次推进32条小流域综合治理,一体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山川建设。实施水环境治理十大攻坚、空气质量改善十大行动,全域开展“六无乡镇”建设,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达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7%,农村环境整治实现全覆盖。统筹推进源头减排、过程阻断、末端治理,建设水库物理隔离围网248公里,治理重点支沟173条,“一口一策”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401个、入库排污口523个、重点流域入河排污口180个,高效运营生态环境集团公司、11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2577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应急备份,推动污水管网区域联通。十堰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全国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二、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传统管理向数智治理转变。成立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和各县市区分中心,搭建水质监测等6个智慧监测系统,2000公里给排水管网、30多万个涉水城市部件全部上图,水质、管网、土壤等200多项涉水指标数据汇聚共享。运用模拟仿真算法,构建深度感知、多点触发、预演预警预判的“流域-库区”一体化智慧监管体系,实现污染源监控全覆盖、环境质量监测全要素、监测监控数据全时空,推动监测监管形成“发现-处置-反馈”闭环链条。指挥中心交办问题线索4182个,全市涉水问题投诉下降65%,智慧监测体系建设入选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优秀案例,十堰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全国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试点。
三、强化制度创新,推动集中整治向长效治理转变。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编制《丹江口库区(湖北)绿色可持续发展先行区规划纲要》和市县战略规划,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推行生态环境分局局长异地交叉任职,探索“一支队伍管库区”行政执法改革。健全以绿色GDP为导向的生态文明考核机制,完善县乡跨界水质监测考核体系,实施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用好秦岭地区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合作联席会议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生态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平台,推动区域流域联防联治。成立京堰环保志愿联盟,发展环保志愿服务队伍2000多支,全域开展文明河流建设。全市构建起体系化系统性守水护水节水新机制。
四、强化监管监督,推动单线作战向协同治理转变。出台加强水源区保护政治监督实施意见,聚焦责任落实、风险防范、问题整改、贯通协同、系统治理,推动监督体系与责任体系耦合嵌入、有机对接。建立一月一主题、一月一调度、一事一问效工作机制,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处置,让监督监管跑在风险前面。落实长江高水平保护提质增效行动68个年度重点任务,完成生态环保督察30项年度整改任务,整治环境风险隐患108个,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02起,办结环境信访投诉235件(次)。强化极值思维、底线思维,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实施企业环境信用分色分级监管、尾矿库分类分级环境监管,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精准严格监管,修编入库河流“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方案,全域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全市上下形成守望相助、协同治理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编辑:吕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