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十堰加快建成全省科技创新协同区

时间:2025-04-21 20:49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当前,十堰市科技系统锚定建设湖北省科技创新协同区目标,在技术攻坚、生态优化等方面协同发力,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4月21日(5)

汽车空气悬架是东风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悬架弹簧工厂的拳头产品。多年来,公司对生产全流程进行了轻量化改造及柔性生产线的开发与应用,从生产第一个环节的下料钻孔就实现了自动化。

东风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陈卫锋介绍,随着公司产品的升级换代,现在单片的重量越来越重,部分品种单片重量已达 50 公斤以上,急需通过设备改造来减轻员工工作强度。

如何实现自动化成了摆在东风底盘的第一道难题,于是公司与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对生产线进行改造。经过多轮实验攻关,开发了高速钻孔技术,并实现工序一体化。

4月21日(2)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首席工程师廖林华表示,公司专家联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中程科技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了大量的攻关,开发了高速钻孔技术,实现产品的自动排序、预生产,这是国内首条高自动化、高柔性的一体下料钻孔生产线。

最终,通过校企合作,东风汽车底盘悬架弹簧工厂完成了一系列的设备升级改造,“多品种轻量化钢板弹簧及其柔性生产线开发与应用”这个项目,获得了2024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进步奖三等奖,企业也焕发了新的生机。

4月21日(4)

陈卫锋表示,随着项目成果的应用,公司高运力、轻量化的钢板弹簧系列产品份额逐年提升,目前达到60%,年产值在4亿元以上。

4月21日(9)

东风悬架弹簧工厂与十堰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是十堰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当前,十堰围绕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工程,强化整车、高端专用车、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创新,加快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企业和科研院所都在主动求变、双向奔赴,年初,全市7个项目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2024年度湖北省科技学术奖励,获奖数量居全省地市州前列。

4月21日(12)

十堰市科技局成果转化科副科长朱俊表示,将重点围绕“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需求,深化开展“企校双进”精准对接活动,构建“企业出题、院所解题、政府助题”的联合攻关机制,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布局建设中试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4月21日(13)

技术研发是企业的生命线,十堰还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等,在协同互促中释放科技创新“乘数效应”。最近一段时间,在位于湖北万润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电池关键材料绿色智能制造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里,公司正在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智能制造专家一起对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进行开发。

4月21日(14)

电池关键材料绿色智能制造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曹名磊介绍,目前,他们正在开展钠离子电池聚阴离子材料性能提升工作,通过金属离子掺杂、碳包覆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材料的比容量、低温性能和循环寿命,满足客户的需求。

电池关键材料绿色智能制造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自去年建设以来,高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围绕固态电池、快充技术和轻量化材料技术等卡脖子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开发了多个新产品和新工艺。

曹名磊说,重点实验室自建成运行以来,发布标准15项,获得专利60余项,为公司新能源材料的研发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4月21日(16)

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生产线的工艺革新,从单个企业的成长到整个产业的升级。我市不断筑牢创新发展“坚固底盘”,先后出台加快推进科技强市建设实施意见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按一定比例对考核结果“优秀”等次的市级科创平台给予资助,优先承担市级科研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及以上科技类创新创业平台268家,位于全省地市州第一方阵。

4月21日(18)

十堰市科技局科技发展科科长杨泽华表示,为促进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实现精准快速的双向奔赴,需要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汇聚高层次人才、创新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使其有能力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任务,为原创技术、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等全链条创新搭建高能级的创新平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月21日(19)

如今,在十堰,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企业“出题”,科研院所“领题”,联合“答题”,最终在生产线上“验题”的创新路径正在加快形成,创新“基因”正不断加速融入十堰产业发展的“血脉”。(全媒体记者 徐静 通讯员 夏敏

编辑:万林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