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全国文化中心人才聚集优势,十堰有“国家水脉、工业动脉、文化血脉”资源优势。
为在实践中锻造高素质广电视听人才队伍,打造南北文艺协同创新的“京堰合作范式”,北京市广电局和十堰市委宣传部共同组织开展“京琅琊”文艺人才赴十堰交流实践活动。
4月25日下午,“京堰共潮生 人才绘新篇”创作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十堰传媒中心举行。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苏,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曲梅林,十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汤红兵,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柯贤国,全国知名文艺界大咖出席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十堰广播电视台与北京市广播局签订超高清视听“第二现场”合作意向书。
十堰广播电视台、汉江师范学院分别为7位文艺界大咖颁发聘书;来堰嘉宾“京琅琊”人才代表分别作交流发言。
交流实践,助力发展。这次来的可都是新闻宣传与影视行业的大咖,快来一起了解一下↓↓↓
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编剧 于小千
于小千,现任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艺术总监/编剧。2007年凭借情景喜剧《家有儿女4》崭露头角后,接连创作出《满秋》《雷哥老范》《最美的时光》《金玉良缘》等多部口碑佳作。2021年编剧的《扫黑风暴》掀起全民追剧热潮;2023年更以现象级剧集《漫长的季节》横扫多个编剧奖项,成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编剧之一。2024年推出西藏首部当代都市生活剧《日光之城》,以独特视角展现地域文化新风貌。
北京黑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志鸥
王志鸥,黑弓文化传播创始人,致力于以科技艺术讲述中国文化记忆,曾任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奥林匹克主火炬总设计,国庆70周年视觉总设计,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飘带”总导演,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数字艺委会副主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视听新闻与传播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冷凇
冷凇,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杭州亚运会、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总撰稿,国家广电总局新媒体联盟智库专家。出版学术专著6部,参与主创《中国诗词大会》《非遗里的中国》《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等文艺作品,曾获星光奖、白玉兰奖等国家级奖项。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 刘俊
刘俊,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编著8部。担任央视及省级卫视多档综艺、社会类节目评论员、观察员。曾入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华策影视(北京)有限公司总编辑 贾尧
贾尧,现任华策影视(北京)有限公司总编辑、北京文心华策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现担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双新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青联委员,大理州政协委员等。核心参与创作了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国色芳华》《一路朝阳》《我们这十年》等,电影《万里归途》《出走的决心》和微短剧《我的归途有风》《以爱之名》等。
北京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 李杨薇
李杨薇,现任北京卫视《北京新闻》主播,十三届、十四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文代会”代表。曾获第二届“金声奖”,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十佳电视主持新星。其主持作品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北京新闻奖、北京市优秀广播电视节目电视播音主持作品奖等奖项。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剧编剧委员会理事、职业编剧 常江
常江,现任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剧编剧委员会理事、职业编剧。曾出版小说《明宫秋词》《莫相负》等,编剧作品有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虎啸龙吟》等。曾获“飞天奖”优秀编剧提名、“白玉兰奖”最佳编剧提名。
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萌
李萌,现任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参与制作40余部、上百集系列纪录片作品。《足球道路》获国际体育记者协会AIPS“体育媒体奖”纪录片单元铜奖,《国家宝藏 第二季》获中国综艺峰会匠心盛典匠心作品,《国医有方》获总局优秀网络纪录片。
北京酷娱传播总经理 宋云龙
宋云龙,现任北京微梦酷娱传播有限公司合伙人,资深传媒人,曾任多家大型媒体平台主编。公司致力于以“品效销”整合推广的方式服务用户。现服务北京市广电局、视听北京传播矩阵、各省市文旅局、抖音、百度、腾讯、爱奇艺、科大讯飞、海底捞等。
启动仪式后,“京琅琊”文艺人才走进丹江口、武当山、东风汽车公司实地采风,围绕武当文化、南水北调、汽车文化主题进行交流分享,策划开发系列微短剧;新闻宣传和电视艺术人才将深入十堰本地媒体单位、高校,开展主题讲座。
编辑:李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