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兴则武汉兴,民营企业强则城市强。
4月27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召开,近百位企业家共话使命担当,共谋创新发展。
大会释放出坚定信号:企业家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民营经济在新时代重塑武汉之重的征程中,地位更加重要,责任更加重大。
会后,企业家们纷纷表示,将牢记嘱托、坚守主业、锐意创新,以实际行动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奋力走在前列,助力武汉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高地。
使命在肩
民营企业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在智能芯片领域深耕多年的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兼CEO单记章,感受到时代赋予民营企业前所未有的机遇。“大会站位高远,内涵深刻。我们民营企业大显身手正当其时!”他感慨道。
黑芝麻智能华山A2000芯片。长江日报记者汪甦 摄
正在举行的上海国际车展上,黑芝麻智能发布全新华山A2000系列芯片,展现了武汉智造在全球顶级舞台上的锋芒。这款芯片不仅赋能辅助驾驶,还能为机器人“装上大脑”,Pro版1颗算力甚至能够超越4颗行业热门旗舰芯片,强势冲击“具身智能”最前沿领域。
“创新体现作为,改革体现担当。”单记章表示,黑芝麻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深耕辅助驾驶与机器人技术,助力武汉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制造新高地。
在人工智能赛道上疾驰的灏存科技,同样用实际行动回应着城市的期待。灏存科技CEO熊鹏航告诉记者,当接到参会通知的那一刻,就非常振奋。
灏存科技设计人员戴着人工智能数据手套进行人形机器人动作训练。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政策力度很大,新兴产业氛围浓厚,武汉这座城市正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熊鹏航观察到,本次参会的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占了大多数,涌现出大量年轻企业家和智慧密集型产业,“让人很振奋,大家都在赛跑,拼的是科技硬实力。”他说。
依托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运动神经中枢系统,灏存科技已在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实现落地应用,并与多个产业客户签下大单。“未来,人工智能将深度嵌入制造等领域,武汉有底气也有实力成为中部领跑者。”熊鹏航表示,灏存将扎根武汉,持续加码技术攻关,助力民营经济和城市一同腾飞。
智造焕新
实体产业释放创新动能
现场,“创新”“生态”“根企业”频频被提起,这背后传递出的,是武汉正以民营经济为突破口,全力构筑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战略布局。
消费者使用武汉利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打造的“扫呗支付”设备付款(资料图片)。
武汉利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王朋,作为一名90后青年企业家和数字经济创业者,看着公司从聚合支付起步,逐步成长为商户数字化经营运营商,他的创业历程正是武汉创新基因的生动注脚。
“武汉不仅为初创企业提供孵化沃土,更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数字基建投入,帮助我们跨越技术鸿沟。”王朋说,通过“扫呗支付”“赋佳saas”“有域营销中台”三大产品体系,目前公司运营网络遍布全国600多个城市,服务超220万家线下商户,日交易笔数近5000万笔。
“我们将坚守初心,发挥技术和平台优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攻克关键性难题。”王朋表示,将继续提升支付系统安全稳定性、加强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
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操作自主研发的全极耳电池生产线。长江日报资料图片
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则彰显着武汉先进制造的硬实力。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企业突破高功率激光焊接核心技术,其智能装备已打入全球头部电池企业及整车厂等供应链。
“公司每年将营收的10%左右投入研发,通过‘揭榜挂帅’机制联合攻关关键技术,这种协同创新模式使企业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公司副总经理米仁兵谈到,创新不是独角戏,公司还将继续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吸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技术创新注入动力。
新赛道竞速
科技型企业与城市共成长
“大会出台的民营经济政策20条,桩桩件件都精准聚焦我们民营企业发展的痛点,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参会的衷华脑机总经办主任余鹏介绍,在脑机接口这个前沿领域,技术创新就是生命线。
衷华脑机研发的高通量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HIM60000系列。长江日报记者陈智 摄
政策提出支持民营企业走新赛道、打创新牌,这让企业有更大的动力加大研发投入,招揽行业内的顶尖人才,组建更加精锐的科研团队。
他介绍,衷华脑机此前已成功解决了同时进行神经信号采集与神经元精准刺激的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开发的芯片与微电极封装工艺也有效提升了信号处理精度。未来,会继续扎根基础研究,向脑机接口更核心、更关键的技术难题发起冲击,在帕金森、脊髓损伤等重大疾病治疗上,加快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争取早日完成三类医疗器械注册。
数命科技办公区走廊展示的Al数字人。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这座城不只看当下,更看重未来,这让我深受触动。”95后创业者、数命科技创始人罗弼文激动不已,感慨武汉非常“真诚”、大会“干货很多”。
他介绍,数命科技专注AI数字人领域,推出了像“荆小楚”这样能精通143国语言,在全国30余家博物馆上岗的数字人,也打造了春晚武汉分会场的AI导游“小游”。但创新路上,资金和人才一直是拦路虎。如今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创新,提升专项资金比例,还开展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试点,坚定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决心。
同时,他对政策中提出的引进人才“企业说了算”印象深刻。罗弼文介绍,会借助政策优势,吸引更多AI领域人才,壮大团队,和城市一起竞逐未来。
(长江日报记者汪甦 冯雪 李佳)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