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易雯 通讯员 余运来 徐凡景
“你来得挺早啊!”6月27日清晨,在随州市曾都区何店镇王家河社区东巷的小河边,看到旁边片区村民王萍骑车过来洗衣、洗菜,东巷村民纪成秀招呼道。
“新修的洗衣踏板好用,听说你和老伴、邻居出了不少力,真不错!”王萍夸赞道。纪成秀坦言:“咱们社区‘民情会诊’搞得好,大家提出问题一起商议,很快就解决了!”
此前,王家河岸边的洗衣踏板被河水冲毁,给周边村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我们片区多、人口密、情况杂,以往接到群众诉求,两委会、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社区立马安排人做,村民的满意度却不高。”党的二十大代表、王家河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顾娟说,如今在村民家门口开展“民情会诊”,“社区事”成了群众的“自家事”。
今年2月初的一天下午,顾娟等人到社区东巷“碰头会诊”。“趁现在河水浅,我们把岸边踏板修整一下,方便大家洗衣、洗菜。”村民纪成秀的提议得到众人响应。
“我们巷子任师傅是砌匠,做事细心,交给他做。”“纪成秀老伴郭师傅最近有空,可以来帮忙。”“李师傅是内行,让他来监督……”20余名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当场把解决方案定下来。
第二天,受社区委托,纪成秀买来水泥和砂石,老伴郭明旺和邻居带着铁锹、铁铲,在河边热火朝天干了一天,新的洗衣踏板建好了。
这不仅方便了本片区村民,还引来其他片区村民“光顾”。西巷村民效仿东巷,自发将对面河岸的洗衣踏板修缮一新。
曾都区何店镇王家河社区西巷河边洗衣踏板修缮一新 通讯员徐凡景摄
“修整的是踏板,连通的是人心。”顾娟介绍,王家河社区通过“会诊”,让村民“拍板”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还赢得群众的满意和信任。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曾都区推动各村、社区依托“民情会诊”,建立群众广泛参与、过程公开透明、成效由群众评判的常态化机制,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管理者”“监督者”。
6月初,何店镇椒藤河水库主渠道堵塞,当地1500亩农田面临灌溉难题。
通过“民情会诊”了解情况后,椒藤河村党支部联动水利部门,发动村民共同制定主干渠清淤方案。随后,40余名群众主动参与,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清淤工程,村民秋粮丰收得到全力保障。
曾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文国介绍,今年以来,当地推动所有湾组建立村务公开点,“会诊”民情700余条,解决群众问题360余项。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