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极端高温,干旱、暴雨、洪灾频频袭扰北半球。而正值冬季的南半球却遭遇了世纪严寒。专家警告,破纪录的极端天气已成为地球一种新的常态。
在西班牙,一些地区最高气温一度高达46摄氏度,两个月以来,气象部门已累计发布76次红色高温预警。卫生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19日,全国已有1180人死于高温相关疾病。
在法国,多地气温突破40摄氏度,热浪已导致至少2人死亡,300多人接受紧急救助。受持续高温影响,埃菲尔铁塔钢结构受热膨胀发生轻微弯曲,导致顶部区域暂时关闭。
在意大利,至少18个城市进入“高温红色警报”状态,热浪已导致至少5人死亡,而与高温相关急诊病例增加了10%,医院不堪重负。
在德国,多地气温逼近或超过40摄氏度,德国重要的水运大动脉莱茵河由于水位持续偏低导致航运受阻。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气候科学副教授 弗里德里克•奥托:我们发现欧洲总计约2300人在这波热浪中死亡,其中1500人单纯只因气候变化而死亡。
随着热浪持续,山火也在肆虐。据欧洲森林火灾信息系统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欧洲今年山火面积达23.2万公顷,与卢森堡整个国家面积相当。当高温野火肆虐欧洲时,同在北半球的美国则频频遭遇罕见洪灾。
地铁调度员:乘客请注意,列车进站,但我打不开门,很不安全。
地铁变成“水帘洞”,而街上更是一片汪洋。当地时间7月14日,一场百年一遇的大暴雨袭击美国纽约及周边地区,导致交通瘫痪、道路被淹,至少2人死亡。英国《卫报》援引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受气候变化影响,到本世纪末,美国东北部降雨强度可能会进一步增加52%。而随着海平面上升和北极海冰的消退,该地区冬季风暴的破坏性也会越来越大。
北半球遭遇高温热浪之时,正值冬季的南美洲因极地高压经历了罕见严寒。寒潮自6月26日开始影响南美,并在6月30日达到最强,导致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国出现创纪录低温,部分地区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8摄氏度。
因持续受到极地寒潮影响,7月1日,智利阿塔卡马地区亚马山口的交通被迫中断,至少180辆卡车被困在这一连接阿根廷和智利的重要国际通道上。南非东开普省,6月出现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造成49人死亡,约30万人断电。
极端天气频发
全球变暖是主因之一
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发,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全球变暖是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使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从而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此外,城市化和森林砍伐、湿地破坏等行为则削弱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进一步放大了气候异常的影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表示,和19世纪末相比,地球现在的平均气温已经升高了将近1.5摄氏度。
来自卫星、气象气球和地面观测的多方数据揭示,随着全球变暖持续加剧,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也在不断增加。根据热力学定律,大气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空气中可容纳的水汽量便会增加大约7%。这意味着,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大气中积聚的水汽会越来越多,为极端降水天气提供更多“原料”;而在干旱地区,由于地表水分加速蒸发,旱情会不断加剧。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所长 约翰•罗克斯特伦:地球上影响极端天气的各种因素其实是在同时发生,而且它们彼此影响,相互强化。首先就是气温升高,地球越暖蒸发越多,空气里的水汽就越多,这会带来更多的热量和能量,更容易引发极端天气,这其实就是最基础的一步。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更强的风暴,更猛烈的飓风,更多的洪水,还有更严重的干旱,这一点已经被充分证明,但问题不止于此。当升温与海洋环流的变化相叠加,比如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缓,还有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又会影响区域性的季风系统,进一步放大极端天气的能量。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