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警务”绘就十里新“枫”景——沙洋县公安局十里铺派出所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5-07-31 20:36 来源:九派通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阅读提示:在荆楚大地的乡村阡陌间,沙洋县公安局十里铺派出所民辅警正以“脚下沾泥土、心中有担当”的情怀,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篇章。

近年来,沙洋县公安局十里铺派出所紧扣“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入乡村治理血脉,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二等功,获评全省公安机关“找堵防”示范单位、执法办案先进集体,成为乡村振兴征程中一道亮丽的“枫”景线。

脚沾泥土

民情在田间生根

在十里铺派出所,“土”是最珍贵的警务资源。民警们深知,乡村治理的根基在泥土之中。基于此,他们独创的“五土”工作法,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乡土中抽枝散叶。

十里铺派出所副所长鄢北辰的办公桌抽屉里珍藏着三本方言笔记。在交通便捷、移民众多的十里铺镇,“语言”是鄢北辰和所有同事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见面打招呼的一句“吃饭没有”,在这里有众多版本:给吃饭了?吃饭没得?喝汤了么?……

201

十里铺派出所副所长鄢北辰整理土话笔记。

十里铺辖区移民占比近三成,鄢北辰花了近3个月时间学习云南、四川、河南等地移民方言,终用一句地道河南话“喝汤了么?”叩开移民石某的心门。如今,走乡串户的鄢北辰云南腔与四川话切换自如。

“要和老百姓打交道,首先要能说上话,尤其是要会说‘土话’,看似只是一句话的问题,往往却间隔着你和群众之间的距离。”鄢北辰的这番感触,正成为十里铺派出所所有民辅警的共识和行动。

走“土路”察民情、交“土友”聚民力、讲“土话”解民忧、当“土警察”融民心、开“土方”集民智,久而久之,独具特色的“五土”工作法成为十里铺派出所的日常场景——

甘当“土警察”,经验丰富的老民警带着新警“认门认人”,实现从“校门”、“警门”到“农门”的角色转变;勤走“土路”,民警每周三次以上走访群众,通过“铁脚板”式的工作方式,精准掌握辖区社情民意、治安状况和安全隐患;善讲“土话”,每一名民警都善于用群众语言打破沟通壁垒,在家长里短中平息纷争;乐交“土友”,与村组干部、老党员、热心商户等“土友”建立良好关系,发挥他们在调解矛盾、群防群治等方面的作用;精开“土方”,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根据他们对警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并将一些行之有效的“土方”总结、提炼成制度规范,为乡村警务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土警察”们将主防阵地扎进田间地头、沉到群众身边,有针对性地办好群众“最关心的事”。今年来,该所共收集意见建议逾百条,成功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排查整治治安、消防等各类风险隐患50余处,推动装路灯、修村道等20余项民生工程落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件,警务工作沾满泥土芬芳。

202

在辖区腊货食品加工企业,民警向员工宣传反诈知识。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在以“五土”工作法激活治理动能的同时,十里铺派出所还整合“一村一辅警”、义工联志愿者等力量,组建“平湖义警”十里分队,常态化开展巡逻防控、法治宣传,辖区行政、刑事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源头治理

织密多元“调解网”

在金玉村村民的记忆里,吴某曾是个“刺头”。母亲与邻里发生争执,吴某不问缘由就“冲锋陷阵”,伤人、拘留、入狱的恶性循环几乎摧毁了他。转机始于鄢北辰的坚持。年节时的上门走访、40岁生日时送进高墙的生日蛋糕,如涓涓细流悄然融化了吴某心中的坚冰。出狱后,鄢北辰奔走为吴某寻得生计,解决家庭困顿。如今,吴某褪去戾气,成为治安积极分子。

203

民警携手村干部在综治工作站调解纠纷。

同样的春风也吹到了车坪村。周、李两家因祖坟与农田相邻问题积怨多年。每逢祭扫时节,双方常因占地、烧纸安全等发生冲突,引起十余起警情。转变始于今年清明节。当两家人举起铁锹在坟地对峙时,该所副所长张涵冲入人群夺下农具。“地界不清,心结难解!”张涵妥善处理警情的同时,启动“警民联动+多元调解”模式,协调镇司法所、国土部门深查纠纷根源。几天的调解,最终敲定法治方案:划定界址设置标记,祭扫须提前报备,赔偿协议按下红指印。

这背后,是一张精密运转的“解纷网”——排查、调解、回访的闭环管理,如春风化雨般解开乡村万千心结。

依托“网格化+铁脚板”模式,十里铺派出所发动村(社区)网格员、村干部、老党员等力量,建立起常态化排查机制。每周三,36名能人组成的“土友智囊团”与民警穿梭于216个湾落,土地纠纷、邻里矛盾……这些“火星”被分级分类记载在案,实行“周汇总、月清零”。

“都是隔壁两墙滴,咱们有事好好说,不要因小事伤了和气……”辅警队长陈方新参与化解的一起土地纠纷,通过“说情、说理、说法”三部曲,原本剑拔弩张的邻居握手言和。这是十里铺派出所“三调联动”机制的成功实践——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资源,并综合运用“方言调解”“亲情疏导”等乡土化方式,全方位保障矛盾纠纷调解公信力和化解率。

204

民警上门开展领里纠纷调解工作。

“调解不是终点,回访才是关键。”针对已化解的矛盾,十里铺派出所实行“民警+村干部”双线回访,动态评估双方当事人协议履行及人际关系修复情况,对反复隐患启动二次调解或引入法律援助,实现矛盾纠纷回流、反复、升级事件“零发生”。

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故事在阡陌间生根发芽。在黎明村,酗酒闹事、与亲属反目的李某曾声名狼藉。该所所长彭军涛主动包保,年节走访如老友交心,酷暑中送上门的两个西瓜,让李某热泪盈眶。李某主动投身矛盾调解、法治宣传,完成了从“治安包袱”到“平安细胞”的重生。

数据见证蜕变。辖区实现14年无命案、6年无民转刑案件,2025年电诈案件仅发1起,传统侵财类案件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达99.2%。

四道关口 

路网变平安经纬

清晨七点的十里铺集镇西街口,热浪蒸腾。该所副所长黄启金的制服早已湿透,哨音在车流中穿梭,三轮车、摩托车、小货车如溪流汇入国道,秩序井然。

谁能想到,3年前这个207国道与311省道交会的“夺命路口”,曾是单月连发三起亡人事故的黑点。

地处宜昌、荆州、荆门三市交界处,15.8公里国道、17.4公里省道、150余公里乡村道路织成密集路网,襄荆高速公路、荆沙铁路与荆荆高铁纵横交错,3万常住人口的十里铺镇,日均车流量2万余辆次。“小身体大动脉。”对于民警12人、辅警12人的十里铺派出所来说,压力如千斤重担。

2018年,十里铺派出所率先完成“队所合一”改革,派出所民警成为“双料警察”,既戴蓝帽子(治安警)又戴白帽子(交警),既管治安又管交通。

205

十里铺派出所在各村设立交通安全劝导站,民警在劝导站疏导交通安全。

交通管理服务要真正到达“最后一公里”。2022年,十里铺派出所创新推出农村道路交通治理“四口”工作模式——辖区民警执勤在2个镇口,驻村辅警(一村一辅)劝导在18个村口,36名路长提醒在216个湾口,478名志愿者宣传在1.1万余户家门口,整合基层治理力量“攥指成拳”,一体开展道路交通违法查处、巡逻劝导、隐患排治、宣传教育等工作。

集镇西街口,黄启金和同事早晚疏导车流、日间查纠违法,在此实现警务、警情“一分钟到场”,如同“定海神针”。

“头盔不是枷锁,是救命符!”芦堰村口,驻村辅警裴文林举着破旧头盔现身说法。18个村口的劝导点如同过滤器,裴文林和同事们及时拦下超员面包车、未戴头盔骑手,将隐患“堵”在村门之外,安全与温情并存。

206

民警与志愿者,在乡间道路向村民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曾经的事故黑点黎明村口,新装减速设施后已连续两年“零亡人”。村级路长李传福每日巡守在此:“过去三年这里带走三条命。”如今,36名村级路长凭借人熟地熟优势穿梭于216个湾落,汛期报险情、雪天撒盐粒,红白事现场必讲安全课。平安出行图、顺口溜、“量身定制”宣传……478名志愿者通过“美丽乡村行”“平安夜校”等活动,将交通安全知识种进1.1万户村民心田。

堵点疏了,事故少了,“四口”工作模式的深入探索与实践,为农村交通安全治理注入强大动能。据统计,推行“四口”工作模式三年来,十里铺全镇交通事故数下降23%,亡人事故数下降25%。

法治甘霖 

润泽产业沃野

2023年12月,荆荆高铁十里铺段竣工时,项目负责人将一面印有“三年无盗”几个大字的锦旗送到十里铺派出所。这面锦旗背后,是6名“项目警长”与村干部组成的“6+6”联动小组,三年如一日驻守工地,将矛盾化解在前端、安全监管在一线创造的零发案奇迹。

207

在护航发展的战场,十里铺派出所同样不遗余力。

近年来,十里铺派出所全体民警组成“项目警长”队,针对街面快递业、高速收费站、花卉苗木行业以及荆荆高铁建设工地等14个行业群体,在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便民利企服务等方面持续加力,全力以赴为辖区重点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311省道改扩建现场,“项目警长”张涵在走访中听闻九堰村养鸡场老板李某的忧虑:路基抬高,恐致排水不畅。经多方协调,施工方专门为养鸡场预留了排水通道。今年6月的一个暴雨夜,养鸡场出现积水,彭军涛带领民警冒雨救援,并联系S311项目部负责人现场踏勘,连夜制订排水方案,安排后续施工事宜,既保住了养鸡场的生计,也守住了省道工期。

华中最大的花木交易市场——十里铺镇花木城里,法治甘霖同样浸润着产业根基。十里铺派出所联动平湖义警十里分队、义工志愿者以及商户代表,共同组建起一支充满活力与力量的“护苗小分队”,全力保障花木城商户的生产经营活动。

208

民警深入花卉苗木示范基地,向花农、合作社经营主体宣讲合同诈骗知识。

如今,14支“项目警长”分队如根系般深入十里铺镇。今年来,十里铺派出所涉企纠纷报警数同比下降26%,涉企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8.5%。

从金玉村到花木城,从阡陌小路到高铁工地,十里铺派出所民警们以“五心”铸魂——忠心向党、公心履职、爱心待民、恒心传承、信心争先,以“五土”工作法厚植为民情怀,涌现出“全国抗疫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全国文明家庭”民警黄启金、“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荆门五四青年奖章标兵”鄢北辰、“全市公安机关十佳社区民警”张涵、“全省公安机关优秀辅警”陈方新等标杆。他们用沾满泥土的双脚践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誓言,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江汉平原的沃野上焕发蓬勃生机。

(荆门融媒体中心记者 邓琳 邓欣慧 三毛 通讯员 姚薇

编辑:万林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