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龚艳琳)带状疱疹,民间常称之为“蛇缠腰”,远非仅仅导致皮肤出现红疹和水疱那么简单。它所引发的神经痛,如同刀割、电击或火烧,让患者难以入眠,痛苦不堪。那么,带状疱疹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为何其引发的疼痛如此剧烈?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应对这一疾病?7月31日,FM101.9十堰交通音乐广播《健康问太和》节目特邀十堰市太和医院皮肤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李敏,为大家答疑解惑。
前段时间,50岁的王女士(化姓)被一种莫名的疼痛折磨得寝食难安。疼痛主要集中在左侧上腹部和背部,一阵阵袭来,有时像针扎,有时又像被紧紧勒住。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在那恼人的疼痛区域,皮肤上毫无征兆地冒出了一片片红斑,紧接着,簇集的小水疱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沿着左侧的肋间蔓延开来,清晰可见!这突如其来的皮肤变化,王女士立识到情况不对,她直奔十堰市太和医院皮肤科就诊。经验丰富的皮肤科医生一看这典型的“单侧、带状分布的水疱和红斑”,结合她之前剧烈的神经痛病史,立刻给出了诊断:“您这是得了带状疱疹,就是常说的‘蛇缠腰’!” 所幸,王女士就医还算及时。在皮肤科接受了规范的治疗方案后,她的水疱逐渐干涸结痂,那令人难以忍受的神经痛也一天天减轻,很快便康复了,避免了更严重的后遗症。
李敏指出,带状疱疹的“元凶”是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儿童时期感染水痘或发生隐性感染后,病毒便长期潜伏于人体感觉神经节。一旦人体因劳累、熬夜、压力、年老、重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力下降,病毒即被重新激活,沿神经纤维扩散,攻击神经及相应皮肤区域,引发特征性簇集水疱、红斑及剧烈神经痛。病毒对神经的直接损害是剧痛的根源,病毒引发神经炎症、水肿甚至坏死,导致神经持续向大脑发送放大的疼痛信号。即便皮肤疱疹愈合,神经修复过程仍可能漫长痛苦,形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早’字是应对带状疱疹的核心原则!”李敏强调。诊断通常基于典型症状:身体单侧沿神经分布的成簇水疱、红斑及显著神经痛。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尤其是单侧神经痛或皮疹,务必在72小时内就医。早期足量使用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减轻急性疼痛,并显著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错过黄金治疗期,效果将大打折扣,后遗痛风险大增。
带状疱疹的危害远不止于皮肤损害与剧痛。李敏解释,最常见且困扰患者的并发症是后遗神经痛,可长期折磨患者,严重影响睡眠、情绪与生活质量。水疱破溃后易继发细菌感染,引发化脓、坏死,可能遗留永久瘢痕。若疱疹累及特殊部位,后果更为严重:眼部受累可致角膜炎、视力受损;耳部受累可引发面瘫、听力下降、眩晕;三叉神经受累可致功能障碍。极少数情况下,病毒可能播散至全身,引发病毒性脑炎、肺炎等,危及生命。
面对威胁,“预防胜于治疗”是上策。李敏指出,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当前最有效预防手段。主要推荐人群是50岁及以上免疫功能正常者,因为年龄是首要风险因素。此外,18岁以上患慢性病(如糖尿病、慢阻肺、心血管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肿瘤患者、器官移植者等),经医生评估后接种,同样可有效降低发病及重症疼痛风险。
李敏在此呼吁,公众需提高对带状疱疹的认知,关注自身免疫力。一旦出现单侧身体疼痛或皮疹,立即就医把握黄金72小时。符合条件者应积极考虑接种疫苗,主动守护健康,远离“蛇缠腰”之苦。
编辑:思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