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问太和 | 免疫双重滤过术为神经免疫病患者点燃生命新希望

时间:2025-08-11 20:18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龚艳琳)神经免疫疾病犹如隐匿的阴影,侵蚀着患者的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甚至危及神经肌肉连接,让患者痛苦不已。随着医学的发展,免疫双重滤过术为众多神经免疫性疾病患者带来了希望。那么,免疫双重滤过术有何神奇之处?8月11日,FM101.9十堰交通音乐广播《健康问太和》节目特邀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免疫病区主任、主任医师胡锦全,为大家答疑解惑。

IMG_8384

去年,患者吴先生(化姓)因神经免疫性疾病恶化,出现呼吸困难和进食困难,被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危象”紧急由当地县医院转入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重症ICU。其病情极其危重,血液中致病抗体浓度极高,经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抢救维持。考虑到传统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风险高、并发症多,神经内科重症团队果断启用了“双重滤过血浆置换疗法”(DFPP)。经过治疗,吴先生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的症状快速得到缓解,成功拔除气管插管,能够自主进食,治疗4周后能够下床行走。

胡锦全介绍,免疫双重滤过术(DFPP)是一种创新的血浆置换技术,主要用于治疗重症、复杂的全身免疫性疾病、严重感染以及部分中毒、肝肾衰竭等。其核心原理是通过特定的滤过膜和吸附柱等材料,精准清除患者血液中的致病毒素、抗体及其他有害物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与传统血浆置换相比,免疫双重滤过术减少了治疗风险。胡锦全解释,传统方法需要将患者血浆全部抽出丢弃,并输注大量外源血浆来清除抗体。单个治疗周期约需12000毫升新鲜血浆,按每人献血400毫升计算,最低也需要30人次献血,且需血型匹配,这在临床急救中往往难以短时间获取,大大限制了应用。而免疫双重滤过术则无需外源血浆,它通过滤过和吸附清除患者自身血浆中的有害抗体后,将净化后的血浆回输体内,既避免了输血浆带来的感染和过敏风险,也解决了血浆来源紧缺的问题。

在神经免疫疾病领域,免疫双重滤过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胡锦全指出,视神经脊髓炎、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疾病常因体内爆发大量致病抗体,导致瘫痪、失明、吞咽障碍甚至呼吸衰竭,如不及时救治后果严重。免疫双重滤过术技术可根据患者体内抗体类型进行针对性血液滤过,快速清除抗体。临床实践显示,部分重症患者仅需3-5次免疫双重滤过术治疗,症状即可明显改善,瘫痪病人能恢复力量行走,许多患者因此避免了转入ICU抢救,减轻了治疗负担。

目前,免疫双重滤过术主要适用于严重神经免疫疾病(如NMOSD、MG、GBS等)、严重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休克、败血症),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肾功能衰竭及急性中毒。胡锦全强调,其应用前提是尽量明确患者体内的致病抗体或毒素类型。值得注意的是,免疫双重滤过术的适应症还在不断拓展,已被证实对许多以往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复发难治性疾病有效,例如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脑炎、多发性肌炎、脑干脑炎等。这些疾病以往常导致患者残疾严重甚至死亡。

从濒临插管到自主呼吸,从绝望到希望——免疫双重滤过术为神经免疫疾病“战场”开辟了新的生命通道。随着免疫双重滤过术的持续发展,既往束手无策的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脑炎、多发性肌炎等复发难治性疾病,如今已证实可受益于此项技术。未来,免疫双重滤过术将进一步向便携化、床边治疗方向发展,让更多深陷困境的患者触达高效、安全的治疗。

IMG_8387


编辑:思渺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