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昔日“小花”故事在此传唱经久不衰

时间:2025-08-13 10:25 来源:新华社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新华社武汉8月12日电(记者喻珮、熊翔鹤)“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沥沥鲜血染红它……”驱车行驶在盛夏的桐柏山,峰峦叠翠,耳畔常回响那熟悉的旋律。

40多年前,改编自小说《桐柏英雄》的电影《小花》火遍大江南北,影片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更是感动了几代观众。记者近日来到湖北随州的广水市吴店镇,拜访“小花”的原型之一黄延安,感受这片热土上红色故事接续传承的力量。

“从我记事起,就没见过我的爸爸,妈妈也只见过两次面,他们的故事都是妈妈和旁人讲给我听的。”今年86岁的黄延安坐在老屋堂屋里的竹床上,捧着妈妈留下的红蓝色旧布包,颤巍巍地打开,摩挲着生锈的子弹夹——这是父亲留给自己唯一的遗物。

XxjnzxC007003_20250812_CBMFN0A002

父亲黄春庭给黄延安留下的遗物。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她的父亲黄春庭曾参加过农民运动、红军长征,1937年与红军战士吴敏在延安结婚,后来女儿在延安出生,为了纪念便给她取名黄延安。

1939年1月,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从河南竹沟南下四望山,进驻浆溪店,执行开创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随即以浆溪店为落脚点,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随后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组建,黄春庭任纵队二团政治委员。

赴任途中,经过浆溪店,他将襁褓中的女儿托付给鄂豫交界处的陈姓农户。父女经此一别,竟成永别。

XxjnzxC007003_20250812_CBMFN0A006

黄延安与家人的合影。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五师,随营军事学校改为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分校,黄春庭任政治委员。1942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进犯鄂豫边区,在白兆山胡家河保卫战中,黄春庭不幸牺牲。

“那场仗打了几天几夜,最后终于打胜了,结果敌人一个回马枪,我爸爸还是中弹去世了。”黄延安讲述时,满眼含泪。那一年,她还不满3岁,她的妹妹黄白山才刚刚出生。

“后来妈妈带着妹妹来看我,问我愿不愿意和她一起走。养母吓唬我说‘她有枪,要去打仗,不怕被打死就跟着’。”黄延安回忆起这段往事依然记忆犹新,“我当时七八岁,被吓坏了,只知道眼前的是一位带枪的女军人,不知道她就是亲生母亲。”

XxjnzxC007003_20250812_CBMFN0A003

电影《小花》人物原型之一黄延安。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花开花落几春秋”。在养父母的悉心养育之下,黄延安长大成年,在附近的广水市吴店镇塘畈村结婚定居,生儿育女,耕作田间。她说不怪父母,烽火岁月中的许多婴童都不幸遇难,而她多活着一天就是幸福。父母是为了她的安全考虑,更是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

如今,硝烟散去,父辈为之奋战的愿望已经实现,而革命先烈不朽的精神,依然化作红色星火闪耀在桐柏山间。

XxjnzxC007003_20250812_CBMFN0A005

鄂豫皖中央局(中共中央中原局前身)成立旧址纪念馆。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为了留住红色记忆,近年来吴店镇坚持“党建领航+红色文化+乡村振兴”模式,对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进行保护修缮,设立鄂豫皖中央局(中共中央中原局前身)成立旧址、桐柏会议旧址等47处革命旧址,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红色文化展示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等服务设施。浆溪店村、塘畈村于2022年被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

“这些红色资源是最鲜活的教材、最生动的课堂,在新时代继续传递信仰的力量。”广水市吴店镇镇长陈珍介绍,红色旅游为山村带来了巨变,目前镇里每年接待游客数量10万余人次,开了11家餐馆、农家乐,带动300余户当地村民就业。

XxjnzxC007003_20250812_CBMFN0A004

湖北省广水市吴店镇浆溪店红色文化园。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今年4月,黄延安老人不幸遭遇车祸,头部、腿部都受了重伤。刚在武汉治愈,回到家中,新生的黑发已爬满老人的两鬓。黄延安从小生活在山村,未曾看过《小花》这部电影,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她只是不断地说,“现在不觉得苦,感到满足和感恩。”

编辑:陈琦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