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火爆大荧幕。4个小妖怪假扮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荒诞、搞笑的情节引无数人共情。据了解,武汉两家企业参与了该片创作。
电影海报。
走进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武汉同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办公区的墙上贴着《浪浪山小妖怪》中的人物海报。公司负责人李军正在指导画师为动画《非人哉》番剧制作画面。因《浪浪山小妖怪》爆火,同美文化接到的合作项目也逐渐增多。
李军1996年开始从事动画行业,在上海工作时,他还参与过《宝莲灯》以及迪士尼的动画作品创作。2017年,李军在武汉创办同美文化,坚持深耕二维、手绘赛道。
2022年,同美文化参与了《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短片制作,传统水墨画风收获一众好评。之后,出品方再次找到同美文化,邀请他们参与《浪浪山小妖怪》。
李军说:“全公司近30人参与,共完成40多分钟电影内容。这是同美文化第一次参与电影制作,大家倾注了全部热情。”
李军(左一)指导画师进行创作。 记者覃柳玮 摄
每个人物每一秒动画都需要绘制至少12幅画面,才能形成连贯的动作。人物的配饰等还要单独新建图层。整个制作过程背后可能需要手绘近十万幅画面。
武汉咕嘟动画影视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光谷的初创公司,参与了《浪浪山小妖怪》部分背景画面创作。公司负责人杨倩倩说:“公司今年业务量有大幅提升,武汉动漫市场越来越活跃。”
近两年,武汉动漫产业发展可谓十分热闹。
两点十分参与《哪吒2》制作,助力该片创下中国票房冠军。
太崆动漫作品《冲破天际》成为首部入围奥斯卡的中国动画短片。
艺画开天打造的《灵笼》形成现象级IP。
武汉拥有国家动画产业基地1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家,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2家,国家认定动漫企业32家。
武汉市动漫协会会长张敏列举了一组数据——近两年,50多部汉产动画在央视播出,100多部动画电视剧在电视台展播,5部动画大电影在全国院线上映,数十部动画网剧在头部视频平台播出,新媒体漫画平台原创发行进入全国前列。
《浪浪山小妖怪》成为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武汉动漫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二线梯队上游水位、中部龙头。”武汉懒人猫数字科技有限公司CEO胡感华介绍。
做动漫,武汉有不少优势。
武汉艺画开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市场负责人吴林凡提到,武汉已在3D动画制作、特效渲染、引擎应用、动作捕捉等方面形成了技术优势,每年都在为动漫行业输送大量专业人才。
武汉两点十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提到,武汉文化底蕴深厚,楚文化、三国文化等为行业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虽有产业基础和成绩,但武汉动漫产业仍任重道远。
胡感华分析,一些互联网大厂把武汉定位为美术中心,核心研发和产品创意不在武汉,不仅不能对产业赋能,甚至虹吸本地资源。武汉曾拥有的美术优势,在AI时代可能会成为劣势。
两点十分负责人说,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比,武汉在产业生态成熟度、资本活跃度和品牌影响力上仍有距离,“这些城市具备更完整的产业链条、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更国际化的市场嗅觉,这都需要武汉迎头追赶”。
“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拥有多家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动漫龙头企业,武汉仍以中小型企业和工作室为主,整体产业集群效应无法显现,难以形成以IP为核心的多业态联动效应。”吴林凡提到,武汉在动漫衍生品开发、品牌授权、海外发行、资金引入等环节仍较为薄弱。
电影周边玩偶。 记者覃柳玮 摄
攻下“浪浪山”后,武汉如何补上产业短板?
胡感华说,企业和政府需要有躬身入局的决心,不断试错、迭代,才可能有突破,“武汉没有自己的动画电影公司,是一个遗憾”。
两点十分负责人看来,动漫、文旅项目的核心不是技术堆砌,而是找寻情感共鸣。武汉应深度挖掘荆楚文化、三国历史等独有IP,打造有辨识度的城市文化名片,也可借鉴迪士尼的“全业态运营”思路,盘活老旧空间,打造科技文旅街区,实现从“引得来”到“留得下”的转变。
吴林凡建议以武汉为核心,打造具有影响力、文化辨识度和情感共鸣的IP。
从参与创作到打造独立IP,武汉要找到本土文化符号,延展本土审美语境,将国漫形象打上武汉烙印。
编辑: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