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北岸、汉江平原东北部,静卧着湖北面积最小的县城——云梦。地域虽小,这里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折不扣的“文物大县”。她犹如一本厚重而精彩的历史书,页页写满灿烂的长江文明故事,如今更是成为蜚声中外的文化打卡地。
这个小县城何以“出圈”?9月14日,“视听长江”网络视听创作采风团走进“简牍之乡”云梦寻找答案。
简“读”中国 法治文明
探千年云梦的文明密码
“楚有章华台,遥遥云梦泽。”云梦自古便是楚文化重镇、水陆交通枢纽,历史层叠、文化富蕴,是荆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这座“小县城”藏着“大文物”。1975年,睡虎地秦墓竹简破土而出,震惊世界。这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大批秦简,也是系统呈现秦代律法的珍贵文献。自此,考古学家揭开了秦朝法律、行政、医学的神秘面纱。云梦县睡虎地古墓的主人是名叫“喜”的秦朝官吏,出土的1155枚竹简和80枚残片是他生前工作时抄录的法律笔记,几乎完整记录了从秦国到秦王朝的法律条文,涉及当时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等诸多方面。这本“笔记”中的秦律十八种,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备的古代法律文献,实证在2200年前,我国古代法律制度就已成体系。
在云梦县博物馆展厅内,泛黄的云梦秦简静静躺在展柜中,上面秦隶字迹清晰可辨,记载着古代法治条文与生活细节。跟随讲解俯身细看,从徭役制度到司法案例,简牍如打开历史的钥匙,让人穿越千年,触摸到长江流域源远流长的法治文明,感受云梦这片土地的历史厚度。
2000多年前的麻绳,历经千年而不腐;彩绘漆猫头鹰,造型精巧可爱、栩栩如生……云梦县博物馆虽然只是一座县级博物馆,却“藏龙卧虎”,是湖北省最具特色的县级博物馆。馆内珍藏着逾五千件文物瑰宝,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四十九件。在这里,“中华第一长文觚”上的墨迹穿越千年,中国第一封家书“黑夫家书”记载着家国情怀。
如今,现代科技正为这些千年遗存赋予新生命。“未来的朋友你们好,我是大秦帝国的喜,很开心能穿越时空与你相见。”在秦简胜地展厅,数字人导游“喜”,为采风行成员介绍云梦出土秦汉简牍的文明密码。睡虎地秦简上的2.8万字律法条文,正以数字形态焕发新生,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云梦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建军介绍:“云梦文化历史悠久,秦汉文明灿若星河。这里创造了四个“第一”:中华第一律——秦律、华夏第一楼——东汉陶楼、中华第一长文觚——郑家湖木觚、中国第一封家书——木牍家书。欢迎大家来云梦采风,创作更多精彩的视听佳作!”
古今辉映,入梦云湾
赴一场穿越千年的光影夜宴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云梦城仿若披上梦幻的霓裳,采风团踏入了云梦祥云湾的夜色之中。被誉为“可触摸的中国建筑史”的祥云湾,汇聚了257栋跨越南北、数百年的古建筑。徽派的灵秀、京派的雍容、闽派的朴拙与晋派的雄浑,在灯光的勾勒下交织成一片时空重叠的幻境。静默的建筑在光影中低语,等待与每一位过客对话。
近年来,祥云湾以“古建活化+文旅融合”为路径,打造集建筑博览、夜游体验、文化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景区。通过精心迁移修复珍贵古建,并融入现代商业与科技元素,这里已成为辐射周边的文旅新地标。夜幕之下,3.5万盏灯光与雾森系统交织,飞檐笼纱、长亭映河,焕发如梦如幻的光影新韵。
白天可赏楚剧、皮影戏、三节龙巡游,夜晚则有楚乐电音、情境剧本杀、主题派对等潮流活动。祥云湾通过“古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构建“日游古建、夜赏光影”的全时段文旅场景,有效激活消费潜力,成为湖北夜间经济的一张新名片。
宝藏县城何以出圈?通过一天的深度探访,采风团感受到,文化不仅要“活”在历史中,更要“潮”在数智里、“火”在消费端、“暖”在烟火处。长江故事,也在新时代获得了崭新表达。
编辑: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