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蒋巍 通讯员 陈纪伟)9月20日是第十一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致敬希望英雄”。记者从十堰市红十字会获悉,近年来,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数量和志愿者人数都呈上升态势,有8000多位爱心市民加入中华骨髓库,成功捐献39例。
据市红十字会最新统计,2024年,我市有7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我市捐献人数最多的一年。今年截至8月,就有6人成功完成捐献,预计会再次创下新高。目前,我市共有8000余名爱心市民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累计有38名志愿者39人次成功进行了捐献,其中一名志愿者两次完成捐献。
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推进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三免政策”(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免费游览政府定价管理的景区、免交公立医疗机构普通门诊诊查费自费部分),以及将造血干细胞捐献纳入见义勇为表彰奖励范围的工作,用实际福利回馈这些爱心奉献者。
市红十字会始终将造血干细胞捐献作为重点工作,通过健全机制、强化宣传、志愿活动、优化服务、搭建平台、人文关怀等措施,持续推动捐献事业稳步发展。据省红十字会通报显示,我市2024年度捐献数量、库容使用率及万人口捐献率均位居全省前列,市县红十字会联合中心血站及县级医疗机构设立捐献志愿服务点20个,市太和医院获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授牌为定点采集移植医院,十堰成为省内继武汉、襄阳、宜昌之后第四个具备此项资质的地市。
捐献造血干细胞到底是抽骨髓,还是抽血液,究竟会不会影响捐献者的身体健康?
今年36岁的黄晶,在2012年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外省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成为我市第3例、湖北省第10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如今13年过去了,现在的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黄晶说,他经常锻炼身体,坚持长跑,保持健康的身体献血帮助别人。
据我市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移植)医院、市太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张露璐介绍,造血干细胞是未发育成熟的细胞,是所有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可以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还可跨系统分化为各种组织器官的细胞,它是体内各种细胞的种子,有自我复制和更新的能力,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用来治疗恶性血液病,比如急性白血病、骨髓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骨髓衰竭型的疾病,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还能够用来治疗免疫性的疾病。
目前,捐献造血干细胞采用外周血采集方式,通过上臂血管采集,和捐献一次血小板差不多。
张露璐介绍,这项技术已非常成熟,类似于捐献成分血,全球百万名志愿者用实践表明,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人体没有损伤,所捐献的细胞在一至两周内即可再生至正常水平,不会影响免疫力和对身体远期产生影响。
成为捐献志愿者的流程十分简单。凡年龄在18至45周岁之间、身体健康、符合无偿献血条件者,前往当地无偿献血点,填写《入库志愿者同意书》并采集8毫升血样,即可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专家呼吁,非亲缘人群之间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极低,通常仅为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更多人的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中来,就能为更多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
编辑:万林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