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陈俊雄 张福来)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的重要节点,竹山县塘湾村以保障水质安全为核心任务,对村域内河道、库区实施全面治理,深入开展河流清漂专项行动,切实筑牢“一库碧水永续北送”生态屏障。
精准排查,下好清漂“先手棋”。行动伊始,塘湾村联合县委编办驻村工作队开展沿线排查工作,以“脚步丈量”方式对13.7公里河道进行全面“体检”。建立“一河一图一表”,精准标注漂浮物聚集区7处、水草丛生区5处、岸坡垃圾堆积点3处。根据实际情况提前调配打捞船3艘、清运车2辆,储备打捞网、铁锹等作业工具50余件,为专项行动高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水陆协同,打出治理“组合拳”。本次清漂行动采取“分区作战、水陆联动”模式,水面攻坚组依托打捞船实施“拉网式”作业,重点清理塑料制品、泡沫浮板等顽固漂浮物;岸线清理组实行“分段包干”,对沿岸枯枝杂草和积存垃圾进行“地毯式”清除。针对河道拐弯处形成的3处“垃圾漩涡”,创新采用“长竿围网+机械打捞”方式,实现精准高效清理。专项行动累计清理各类垃圾4.2吨,其中可回收物1.5吨、有害垃圾0.3吨。
分类处置,做好转化“加减法”。在垃圾处置环节,推行“三分法”处理机制:对塑料瓶、玻璃等可回收物实行“再生利用”,统一交售回收企业;对树枝杂草等有机垃圾实施“就地转化”,经粉碎后用于堆肥还田;对废旧电池、化肥包装袋等有害垃圾进行“专业处置”,严格防范二次污染。
建章立制,筑牢长效“防护网”。建立健全“123”管护机制:组建1支由驻村工作队、村干部、村民代表、在村党员共同参与的护河队,实行每日巡河、每周清理2项制度,构建问题发现、处置、反馈3个闭环。在河道沿线设置警示标识、安装监控设备,并将河道保护要求纳入村规民约,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效,推动形成“人人参与、共管共治”的河流管护格局。
下一步,塘湾村将持续推进河流管护常态化、制度化,以局部治理成效助力全域水质保障,以实际行动守护北上清流,让源源碧水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
编辑: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