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龚艳琳)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普遍,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那么,究竟如何科学判断自己是否超重?又该如何科学减重?4月24日,十堰交通音乐广播《健康问太和》节目特邀十堰市太和医院体重管理中心亚专业主任、主治医师龚丽,为大家答疑解惑。
龚丽介绍,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及健康状态的标准是BMI值,即体重质量指数。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²,中国成人的正常范围是18.5-23.9。超重范围为BMI 24至28kg/m²,肥胖则为BMI大于28kg/m²。同时,腰围也是衡量肥胖的重要指标,标准测量方法是站立时双脚分开25至30cm,用软尺测量经脐部中心的水平围长,最好在平静呼气状态下进行。腹型肥胖定义为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此外,腰臀比也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男性大于0.9,女性大于0.8,被视为内脏脂肪过剩的高危人群。
龚丽指出,肥胖不仅影响美观,更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肥胖者血容量增加,血管外周阻力升高,导致血压升高,约70%的高血压与肥胖相关。同时,脂肪堆积加速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加重心脏负荷,可能导致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肥胖还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女性可能出现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等问题。此外,肥胖还会增加骨骼与关节负担,诱发骨质疏松,对呼吸系统造成影响,甚至导致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者还容易因体型问题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可能引发心理疾病。
龚丽强调,即使体重处于正常范围边缘,尤其是有肥胖家族史的人群也应高度重视。超重和肥胖可能累积数年,最终发展成慢性病。
关于科学减重,龚丽建议,首先要明确肥胖病因,评估全身代谢状况,系统筛查肥胖相关并发疾病。对于超重及肥胖糖尿病患者,应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堰市太和医院体重管理中心的体重管理的多学科会诊,整合了内分泌科、营养科、中医综合科及心理卫生科等多个科室的临床医学专家,通过多学科协作,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科学减重策略,包括营养处方、减重药物选择、并发症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等。多学科门诊不仅提高了就诊效率,还避免了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案间徘徊不定的问题。
编辑:思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