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青峰镇:“黄金叶”铺就乡村振兴路

时间:2025-07-16 11:34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邵耀宇) 房县青峰镇以“黄金叶”为抓手,交出了一份令群众满意的答卷。在翠绿的烟田和现代化的烤房中,随处可见烟农忙碌的身影,共同绘制出一幅产业兴旺的活力图谱。

青峰镇白马沟村烟田航拍图(部分) 

房县青峰镇依托“茶烟菌”立体农业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全镇烟叶种植面积达到8500亩,年产量1.8万余担,带动268户烟农年均创收3500余万元。烤房内一竿竿清脆微黄的烟叶见证了从“绿叶子”到“金叶子”的华丽转变,使烟农的“金叶子”真正变成了“钱袋子”,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青峰镇的烟叶何以年年金黄满野?答案便在烟农的三大秘宝之中。

青峰镇龙王沟村烟田航拍图(部分)

一是双方人机协调化生产,实现科技赋能。青峰镇独特的地貌在孕育优质烟田的同时,也为烟田的传统种植模式设置了天然屏障。近年来,青峰镇以“精细化、专业化、智能化”为转型坐标,推动烟叶产业全链条升级。通过构建“地面巡查+空中监测”的立体化管理体系,农户依托人工实时跟踪虫害动态,联动无人机开展高空监测,实时构建烟田生长数据图谱;面对病虫害防治难题,创新实施“人机协同精准施药”模式,让环绕的山川从“发展天堑”蜕变为“生态聚宝盆”。“咱是土生土长的青峰人,种烟叶子可算见着世面了!过去,这山高路陡,瞅着好地使不上劲儿。虽说老天爷赏脸,雨水光照都足,但侍弄起来太折腾人。光除草、喷药都得耗半天,有时连烟叶都收不过来,更别妄想种成片了。如今可好了,那无人机跟开了天眼似的,在天上转一圈,地里的活都安排明明白白!多亏政府和烟叶站的人帮忙,把零散的地块连成片,现在我们这烟田一眼望不到头。”青峰镇白马沟村村民高明感慨。

竹山县烟草局刘祖成一行到冯家坡村和白马沟村交流学习烟田管理和烟叶烘烤经验

二是三大基地支点化建设,促进技术扩散。青峰镇以龙王沟村、东西店村与中堰河村为核心,构建三大烟叶种植示范基地,推动规模化试点与技术创新。一方面,聚焦新型种植技术试验与生产体系优化,通过对标准化种植流程的探索,实现烟叶产量与质量的“双提升”;另一方面,以基地为“技术支点”,构建“核心示范-周边扩散”模式。通过“技术下乡培训+现场观摩会+标准化操作手册”三位一体机制,将种植经验快速复制至全镇其余23个村,大幅缩短技术推广周期。通过连片烟田建设打破传统零星种植的局限,统一化病虫害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标准化生产流程增强市场竞争力,形成规模经济效应。目前,基地试点正在尝试突破单一生产模式,向多功能烟田与产业链延伸探索,推行轮作种植提升土壤可持续性,发展烟叶深加工,挖掘附加值。下一步将会探索融合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打造“烟叶+生态+旅游”的复合收益模式,为青峰镇乡村振兴注入长效动力。

青峰镇副镇长代克军、烟站代站长于张家河村查看烟叶成熟采收情况_副本

三是四无烟田专业化管理,筑牢品质根基。青峰镇主动谋划,首先精准落实“四无”标准,夯实生产基础。针对烟株生长特性,通过动态监测与精准管理,实现“无杈、无花”,及时摘除冗余分枝与无效花蕾,合理调控留叶数量,既避免养分无效消耗,又优化田间通风透光环境,促进烟叶均匀成熟;同时,推行“无草、无积水”治理,常态化巡查清除杂草,疏通排水沟渠,快速处理田间积水,防止根系腐烂与土壤肥力流失。通过“四无”的系统化实施,减少化学干预,使养分分配更加合理,烟田生态得以优化,田间小气候也得到改善。其次强化技术服务支撑,确保技术落地。烤烟季前,烟站技术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精准指导:从烟叶成熟度判定、科学编杆装炉到烘烤工艺参数把控,通过现场演示、操作手册与观摩培训,帮助烟农掌握关键技术。特别在采收环节,严格把控采摘时机,确保烟叶在最佳生理状态进入烘烤流程。最终,标准化生产流程保障了烟叶内物质转化,青峰烟叶以“色泽金黄、香气醇厚”特质,成为市场抢手的“生态优品”。筑牢了青峰烟叶的品质根基。

青峰镇2025.4.22抗大旱烤烟保苗图

青峰镇的烟叶生产,以科技为笔、创新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绿叶子”到“金叶子”的蜕变,不仅是烟农辛勤劳作的见证,更是镇政府以产业振兴撬动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未来,青峰镇将持续深化“茶烟菌”立体农业体系,探索“产业+生态+旅游”的复合发展模式,让“黄金叶”成为乡村振兴的“常青树”,让绿水青山持续释放“金山银山”的澎湃动能,为乡村振兴交出更加精彩的青峰答卷!

编辑:郭梅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